开进车间的见面会四家青岛企业介绍各自最新研发成果

 行业动态     |      2025-08-08 14:10:34    |      小编

  8月6日下午,在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市系列现场媒体见面会第二场智能装备产业链专场。来自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负责人介绍了企业的最新研发成果,展现了青岛智能装备产业的硬核实力。

  “随着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发展成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发展方式正在由以里程数为代表的量的增长向以智能化为代表的质的提升快速转变。”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冯勇表示,中车四方所是国内唯一的轨道车辆专业化研究所。2022年牵头在青岛组建了中国中车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制动、钩缓业务的高科技企业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司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20余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是中国轨道交通关键系统技术和产品的重要提供者,也是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智能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因成功解决青藏列车高原供氧以及电气设备安全问题,自主研制“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多种关键核心系统产品,荣获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中车四方所自主研制的制动、钩缓、电气、电子等产品批量装用各型高速动车组、机车、地铁等,并为CR450新一代高速动车组、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高速重载机车、新能源机车等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此外,中车四方所还致力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积极开拓列车智能巡检、加氢、焊接、码垛等场景应用,不仅能够服务于轨道交通领域,也将逐步向更广泛的制造业场景输出,赋能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智能化升级。

  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海造船”)始建于1898年,可为用户提供从产品研发、设计、建造,到维修、改装及船舶配套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是山东省海工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开工9艘、铺底9艘、出坞9艘、试航11艘,交船12艘”共50个大节点,半年交船数量与载重吨双双刷新历史纪录。现手持订单近60艘,绿色船型占比超90%、国际客户订单量超85%,部分订单交船期已排产至2029年。

  2023年9月完成民船中心总部迁驻青岛,弥补了青岛市乃至全省缺乏船舶研发设计短板,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北方一流的高端绿色智能船舶设计研发中心,吸引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集聚,助推海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自民船中心总部迁至青岛之后,积极推动自主研发能力建设,成功研发推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21万吨氨双燃料散货船、21万吨LNG双燃料散货船、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31.9万吨节能环保型原油运输船;2025年发布了“北极星”散货船、“天狼星”矿砂船、“启明星”油船系列三大船型品牌,推出七款新一代绿色、低碳主建船型,并经八大船级社认可发证。

  “世界橡胶看中国,中国橡胶看青岛”。软控股份副总裁、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守涛表示,青岛是世界橡胶之城,不仅有“橡胶行业黄埔”之称的青岛科技大学,而且还有赛轮、双星、森麒麟等多家轮胎行业龙头企业。《山东省推动轮胎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8%以上。可见,山东乃至全国轮胎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迫切需求。

  必一运动

  武守涛介绍,软控出身源自高校青岛科技大学,从软控诞生的第一天,就专注一个赛道,以轮胎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为核心,全面助力橡胶轮胎产业数智化建设和升级。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之下,轮胎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安全产品,更是一个数字化载体,所以,未来工厂的建设一定是自动化、无人化、数智化和绿色化的。这就要求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也要全面数字化,每条轮胎都可追溯,每个数据都可通过轮胎芯片进行查询,经过25年的沉淀,软控可以提供从智能装备到智能车间再到智能工厂的交钥匙工程能力,实现轮胎生产的密炼、半制品、成型、硫化到检测的全流程交付。通过工业软件MCC、轮胎RFID芯片、视觉系统AIMS、大数据核心算法等手段帮助客户建设数智化工厂,增强市场竞争力;新建轮胎厂,同等规模,可以节约50%的人工,建厂效率提升一倍。

  必一运动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在“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领域推动技术变革和数字化转型,依托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工业软件组合及广泛分布的传感器技术,可以提供从产品的设计工程到生产制造,再到计量检测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为产品质量全链护航。在智能装备领域,海克斯康的成绩充分受到客户肯定,行业里有海克斯康“上测天、下测地、中间测空气”的说法。海克斯康的产品几乎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覆盖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子、医疗、重工、能源、模具、教育等多领域、多产业集群。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商务运营事业群总经理孙智宏介绍,公司在仪器仪表产业链深耕40多年,以Glocal全球技术本土化战略为驱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不断推进产品技术本土化工作,打造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2022年获得青岛市仪器仪表产业链链主企业后,更是积极发挥链主的带动作用,展开“以大带小”的“链式发展”。目前,海克斯康集团旗下已有超过100款主流测量装备在中国实现本地化,以三坐标测量机为例,从最初的90%进口,到目前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已提升到80%以上,在这个过程中,海克斯康扶持培育了近百家本土供应商,构建起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并获得了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的荣誉。值得一提的是,海克斯康在推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国内制造需求,同时也带来了4000多万元的出口订单。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于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