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智改数转”)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近年来,广安区以“智改数转”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对接、金融支持等方式,持续推动制造业升级与结构优化。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超5000万元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动4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5月14日,记者走进位于广安区临港经开区的弘博士服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台上堆满布料,工人按分工有序忙碌。
“公司正赶制发往美国的一批订单,共计50多万件,预计今年7月交付,目前已完成三分之一。”弘博士服饰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谢朝凯介绍。
“当然能。”谢朝凯信心十足。他指向旁边运转的传输带说:“公司如今上新了CY智能服装吊挂系统,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过去300名工人平均日产量仅9600件,现在借助新系统可达16000件。”
CY智能服装吊挂系统是专为优化服装生产流程的自动化系统,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裁片、半成品及成品的自动化传输与管理,大幅提升效率与质量。
谢朝凯说,该系统配备了智能调度算法,能根据工序优先级动态分配任务,优化生产流程。同时,集成传感器与RFID技术,实时监控生产进度、设备状态及工人操作数据。
记者在该生产车间看到,工人的工位上配有智能打卡系统,清晰显示工序、工人姓名、产量和效率等信息。工人左手边的吊挂衣架上,待加工的衣服整齐排列,通过轨道、吊架和驱动装置自动流转,取布、裁剪、缝合、挂回……一件上衣迅速成型。
“以前在别的制衣厂,光是来回搬布料就要耗掉小半天时间,现在有了智能吊挂系统,衣服自动送到手边,我们只负责专心缝纫就可以了。”该公司员工刘雪梅一边缝合袖口一边介绍。
除了CY智能服装吊挂系统,该公司还同步上新了一批智能化设备,共同推动生产智能化。
来到弘博士服饰集团有限公司的裁剪车间,记者看到,自动裁床已预先规划好裁剪路径,工人只需操作半自动电剪,沿设定好的线条精准下刀,就可完成整个工序。
“自动裁床节省了大量成本,过去需老师傅才能完成的工序,现在新手也能胜任,还提升了生产效率。”裁床主管王令表示。
据了解,得益于2023年引进的CY智能服装吊挂系统和其他智能设备,该公司已完成14条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年产量达到1500万件,年营收突破1亿元。
坐落于四川爱众(广安)新能源智慧产业园的四川国励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业务覆盖石油天然气钻井、修井、油气储运等领域,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和HSE体系认证,并取得美国石油协会会标使用权。公司近年来凭借研发团队的不断技术革新,带动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近日,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大门处两块醒目的牌匾映入眼帘:一块是中国科学家论坛授予的“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单位”,另一块印着“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国励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合作产学研”标识。
来到公司生产研发区域,仿佛置身精密机械的“智造阵地”。数十台旋转防喷器整齐排列,红色的金属外壳与黑色的机械部件相互映衬。这里是旋转防喷器核心部件的诞生地,每一台设备都承载着关键工艺。
此时,公司一线技术骨干正奔赴全国各地油气田,进行旋转防喷器的安装调试与技术指导。其余工人专注于质检与维护环节,他们对每一台刚完成保养的旋转防喷器控制装置进行校准,确保以最佳性能投入油气作业。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国产XK旋转防喷器壳体,属于GLFX-A系列旋转控制装置系统的一部分。”公司研发人员许期泳介绍。
据悉,GLFX-A型旋转控制装置是公司在XK系列基础上优化升级的产品,兼具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际通用标准,具有标准化程度高、适用性强、部件互换性好等特点。
“别看这台设备外观简单,内部细节处理非常复杂,研发耗时长达半年。”许期泳介绍,在页岩气开发的钻井过程,部分地层易出现井漏与井涌并存的复杂情况,井控风险极高。而采用控压钻井技术可有效减少泥浆漏失、降低井控风险并加强环境保护。“该技术的实施就是通过旋转控制装置来完成的。”
目前,公司已拥有20余项相关专利,形成GLFX-A、B、C三种规格的系列产品,可满足几乎所有钻井环境需求。2024年,公司销售经营性收入超4000万元,旋转防喷器在我国西南片区市场份额达80%。
“全国获得《API 16RCD旋转防喷器》生产资质的厂商仅10余家,我们就是其中之一。”许期泳自豪地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耕环保型防喷器与全自动化精细控压技术的研究。”(广安区融媒 张雅棋)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智改数转”)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广安区以“智改数转”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对接、金融支持等方式,持续推动制造业升级与结构优化。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超5000万元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动4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