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7日,金融界资讯报道,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公布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获得了一项名为“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的煤矿安全用可收纳手持式读写器”的专利(公告号:CN222260067U)。这项创新的读写器设计在煤矿安全管理和设备保障领域,标志着开滦集团在煤矿安全技术方面的又一重大进展。
据专利摘要介绍,这款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手持式读写器,旨在解决传统读写器在未使用时难以收纳和保护的问题。其设计包含一个安装座,读写器则被置于该座的顶端,安装座配有防护支撑机构及移动机构,能够在不使用读写器时,将其快速收纳在收纳罩内部。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设备的防护效率,更大幅度减少了外部撞击对设备的损害风险。
通过设置防护支撑机构,该读写器能够在防护的同时,对读写器进行固定支撑,增强了放置的稳定性。这一设计不仅考虑到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的便利性,更重视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能,从而提高了读写器在煤矿行业的适用性,特别是在复杂、多变的作业环境中。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1980年成立以来,凭借其在煤炭采掘及洗选领域的专业能力及技术积累,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根据天眼查的资料,该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369306.95万元人民币,目前已对外投资54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2816次,拥有166条专利信息,107条商标与50个行政许可,显示出其在行业内的重要地位。
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开滦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尤其是在煤矿安全管理这一关乎人命关天的领域。因此,该公司此次获得的专利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效率,彰显了其在行业内的技术引领地位。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监管的日益严格,提升安全管理与设备保护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超高频RFID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设备使用报告的准确性,也有效减少了人工监测的工作量,降低了潜在风险。
尤其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更多的煤矿企业开始探索智能化解决方案,以应对复杂的生产环境与安全挑战。这一专利的取得,有望引导行业内的更多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为全国的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呼吁更高安全标准的同时,开滦集团的新专利无疑为行业带来了一颗定心丸。随着“安全第一”理念的深入人心,提升设备与作业环境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应是企业的首要职责。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未来的煤矿安全管理甚至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等未来技术,并通过更为智能的监测与反馈机制,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开滦集团的这项技术创新将为行业树立一个良好的标杆,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安全、高效的方向前进。
开滦集团在超高频RFID煤矿安全用可收纳手持式读写器方面的专利,为煤矿行业带来了安全管理的新思路,也激励着行业其他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企业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亦应注重社会责任,努力为员工创造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未来,我们相信,开滦集团将在煤矿智能化安全管理的渠道中承担更大责任,也期待更多的企业能够在安全技术领域不断探索,共同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