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数字经济转型的核心引擎,中国物联网与RFID产业在政策驱动、技术迭代与应用场景裂变的多重共振下,正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截至2024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4.0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其中RFID技术在物流、零售、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渗透率超40%,带动标签芯片出货量突破120亿片。
随着《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等政策落地,叠加5G-A、边缘计算与AIoT技术的深度融合,行业从“规模扩张”向“生态重构”加速演进,但仍面临核心技术自主化率低(如高端RFID芯片进口依赖度60%)、数据安全治理体系不完善等挑战。
本报告基于中研普华“技术-市场-政策”三维评估模型,整合工信部、中国信通院及全球权威机构数据,结合50家头部企业(如海康威视、华为、阿里云)及产业链深度调研,系统剖析物联网与RFID行业的竞争格局、技术路径与市场潜力。
物联网(IoT)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而射频识别(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RFID技术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数据,广泛应用于零售、物流、制造、医疗等领域。
预计2025年工业物联网(IIoT)连接数突破8亿,车联网V2X终端渗透率超30%,边缘AI芯片市场规模达500亿元。
根据中研普华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物联网与RFID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物联网RFID市场规模已达到450亿元,同比增长18.5%。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保持在20%以上。物联网RFID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物流、零售、制造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需求: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对RFID技术的需求显著增加。2022年,中国电商市场规模达到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RFID技术在零售行业的应用(如智能货架、无人收银)正在加速普及。中研普华的数据显示,2022年零售行业RFID应用市场规模已达到120亿元。
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等,为RFID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5-2030年中国物联网与RFID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目前,物联网RFID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Impinj、Alien Technology、NXP Semiconductors等国际巨头,以及远望谷、思创医惠、中兴通讯等国内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RFID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正在从单一的货物追踪向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发展。中研普华预测,到2025年,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RFID市场规模将占整个市场的40%以上。
随着无人零售、智能货架等新零售模式的普及,RFID技术在零售行业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中研普华的研究表明,2022年零售行业RFID应用市场规模已达到12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2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超过25%。
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RFID技术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中研普华预测,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领域的RFID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超过30%。
超高频(UHF)RFID:超高频RFID技术具有读取距离远、识别速度快等优势,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无源RFID与有源RFID融合:无源RFID与有源RFID技术的融合将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AI与RFID结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优化RFID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未来,物联网RFID行业将呈现整合趋势,大型企业将通过并购或合作的方式,整合技术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例如,Impinj通过收购多家RFID技术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随着物联网RFID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和行业层面将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中研普华预计,未来几年内将出台更多针对RFID技术的技术标准和合规要求。
中研普华在《2023-2028年中国物联网RFID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报告》中指出,物联网RFID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复杂度高、市场竞争加剧等。为此,中研普华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技术研发:企业应加大对超高频RFID、AI与RFID结合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市场竞争力。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物联网RFID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
想了解更多物联网与RFID行业干货?点击查看中研普华最新研究报告《2025-2030年中国物联网与RFID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获取专业深度解析。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