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器隐载风险一直是民航货运和行李运输中的重大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江西机场集团地服公司与司拓公司合作,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了“智能化防隐载系统”,于2023年8月进行系统试运行,截至目前,除中心配载航班外其他航班均已上线运行。
该系统通过智能识别、数据自动比对和流程规范督导等功能,实现了航空货物和行李运输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主要由三大核心板块组成:便携智能终端、智能信息平台和智能保障系统。便携智能终端通过RFID技术自动读取货物和行李信息,减少了人工核验的误差;智能信息平台串联了多个航空数据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动态更新和自动传递;智能保障系统则通过智能算法自动分配任务、监控作业流程,确保每个环节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智能化防隐载系统通过自动化流程减少了人工核验时间,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系统通过智能化手段替代了传统的人工核验流程,避免了因人工疏忽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系统上线后,航班隐载风险得到了一定的管控,航空公司和旅客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消防滤水器在灭火行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消防滤水器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急情况下的使用。为克服机场周边天然水源较差,易对消防车水泵系统造成损伤的问题,吉安机场分公司“大井”消防班组通过悬挂绑定4颗4kg浮球,增加滤水器的浮力。在实际操作测试中,改进后的滤水器展现出良好的吸水效果,消防车辆能够顺利地吸取本场周边天然水源,并且滤水器的重量和吸水管进水后的压力并不会完全使其压沉至水底。这意味着消防车辆在取水过程中能够获得充分的水量供应,确保了灭火行动的顺利进行。改进后的滤水器有效地提高了消防车辆的吸水效率,有助于提高灭火效率和响应速度。
为降低南昌机场2号航站楼自动门物理锁闭对消防、空防等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影响,南昌机场主动作为,积极补位,充分发挥机电设备自主运维优势,聚焦于航站楼应急疏散这一关键环节,组织多名业务骨干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对自动门的运行方式、控制电路架构的深入研究,结合现场应急情况下的使用需求,自主设计应急破碎开关,在花费数百元配件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32扇自动门在应急状态下的一键开启功能,成功节省数万元改造费用。
南昌机场2号航站楼常闭自动门未应用新技术前,由指定人员逐一开启,耗时10分钟,在应用新技术后,缩短为任意人员就近开启,耗时5秒,进一步畅通航站楼人员疏散通道,为乘客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能否防止人员误操作导致的大范围停电,直接关系到南昌机场的供电运行安全。作为南昌机场保障保证供电站正常运行的中坚力量,能源保障部供电站责无旁贷地挑起了这一重任。2022年8月,能源保障部供电站运行班组职工王根仁正式开启了“一种PT柜二次线反送电系统装置”的研发征程。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翻阅多篇电力参考文献,并向行业技术人员学习请教,经历了300余天探索研发,40余次实验失败,最终制作出一种PT柜二次线反送电系统装置,能够防止10KV高压PT柜二次侧逆向送电,且具备技术造价低、方便组装、实用性强等特点。该项目有效降低了南昌机场大面积断电的安全风险,并申请获得2023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