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物联网连接技术指南:4G仍是主流,5G RedCap与卫星网络未来可期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物联网已从消费端走向产业端,成为企业提升效率、巩固竞争优势的关键支撑。而连接技术作为物联网的“生命线”,其选择直接关系到业务的长期稳定运行。近日,Telenor IoT与Analysys Mason联合发布的《2025版物联网连接技术指南》,对当前及未来物联网连接技术的发展格局、全球部署现状及应用场景进行了全面解析,为企业制定物联网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技术迭代的大背景来看,全球正处于网络升级的关键过渡期。2G和3G网络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运营商关闭这些老旧网络,旨在释放频谱资源用于4G和5G建设。不过,不同地区、不同运营商的退网进度差异明显。以欧洲为例,德国沃达丰计划在2030年底前关闭2G网络,德国电信的目标则是2028年中,而O2尚未明确具体时间;即便是同一市场,退网过程也并非“一刀切”,高频段频谱会率先被重新利用,低频段则会保留更久以保障基础连接。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不能依赖统一的区域或国家层面退网信息,需密切关注合作运营商的具体计划,提前测试设备在备用网络的兼容性,制定分阶段迁移方案,避免因网络关停导致业务中断。
在当前的物联网连接技术体系中,4G技术无疑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其中,LTE Cat-1凭借均衡的性能成为低带宽场景的“通用选择”,它能提供数兆比特每秒的吞吐量,时延表现优异,还支持语音功能,且无需特殊网络配置,几乎可在所有提供4G服务的市场实现无缝漫游。无论是智能表计的数据传输,还是资产追踪的位置更新,LTE Cat-1都能满足需求,同时其生态系统的成熟也带来了高性价比,成为替代2G/3G设备的理想方案。而LTE Cat-4/4+则针对视频监控、批量遥测等数据密集型场景,能提供高达100Mbps甚至更高的吞吐量。
报告预测,4G的主导地位在未来十年内仍将持续。即便到2030年后,大多数市场在2035年前全面关闭4G网络的可能性极低。届时,部分运营商可能会将中高频段频谱用于5G及未来6G扩展,但低频段频谱(如900MHz)会继续服务于4G,为设备提供广域和室内深度覆盖。从连接数变化趋势来看,2025年后5G相关连接数虽会增长,但LTE Cat-1和LTE Cat-4/4+的连接数仍将持续上升,足以证明4G在物联网领域的“骨干网络”地位。
作为5G家族中的重要分支,5G RedCap(精简版5G)被寄予厚望,它填补了低功耗与高性能之间的空白,专为中等速率物联网场景设计,在吞吐量、时延和能效间实现了平衡,增强型eRedCap还进一步降低了功耗和设备成本,适合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等场景。不过,5G RedCap的普及面临着关键瓶颈——依赖5G SA(独立组网)网络。截至2024年底,在已投资5G的620家运营商中,仅有约150家启动5G SA部署,且SA核心网建设复杂、资金投入大,进程缓慢。
从全球部署节奏来看,2030年西欧、北美和东亚等高收入市场才有望完成SA网络建设,为RedCap落地创造条件;印度、东南亚可能仅实现有限覆盖;非洲和中东部分地区甚至要到2032年后才可能推出商用RedCap服务。此外,漫游协议的缺失也限制了RedCap的全球应用,短期内,在RedCap部署滞后或需要国际漫游的场景中,LTE Cat-1至Cat-4或LTE-M仍是更可靠的选择。
非地面网络(卫星物联网)作为地面网络的重要补充,正在打开物联网覆盖的“新边界”。它借助低轨(LEO)和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将连接范围延伸到海洋、航空、极地等地面基站无法覆盖的偏远区域。随着3GPP相关标准的更新,卫星物联网可依托成熟的NB-IoT芯片组生态,降低设备成本和能耗。目前,已有企业在该领域展开布局,比如Skylo在北美和欧洲提供紧急短信与窄带遥测服务,Sateliot计划2025年底前通过低轨卫星提供商用NB-IoT服务。
不过,非地面网络的推广同样面临挑战,监管审批、频谱资源分配以及技术成熟度都影响着其落地进度。报告指出,2025至2030年间,基于移动卫星服务的物联网覆盖将稳步扩展,北美和东亚可能率先推出卫星直连蜂窝服务,西欧、拉丁美洲等更大范围部署或在2028至2030年间实现,到2035年,大多数主要经济体企业有望接入商用非地面网络。对于企业而言,非地面网络现阶段更适合作为地面网络的补充,用于偏远地区覆盖或紧急情况下的故障切换。
在实际应用中,不存在“万能技术”,企业需根据场景需求匹配合适的连接方案。比如智能计量和智慧农业对低功耗、广覆盖要求高,NB-IoT(在覆盖可用地区)或LTE-M是优选;工业自动化对时延和可靠性要求严苛,LTE Cat-4/4+和5G NSA更合适;应急响应场景则需结合4G、5G与非地面网络,确保极端条件下通信不中断。
对于企业而言,制定物联网连接战略需秉持“务实”原则:优先采用目标市场已验证的成熟技术,如当前阶段的LTE Cat-1、LTE-M,避免在新技术未普及前盲目投入;明确自身应用的核心需求,选择最简单且能满足需求的方案;同时在硬件和SIM管理上采用模块化设计,为未来技术升级预留空间,通过小规模试用验证性能后再大规模部署。
随着技术的持续演进,物联网连接体系将更加多元,但无论如何变化,贴合业务实际、紧跟部署节奏,始终是企业把握物联网机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