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物联网连接技术指南

 公司新闻     |      2025-09-08 02:41:19    |      小编

  2025物联网连接技术指南:4G仍是主流,5G RedCap与卫星网络未来可期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物联网已从最初的概念探索迈入成熟应用阶段,成为企业提升效率、巩固竞争优势的关键支撑。而连接技术作为物联网的“神经脉络”,其选择直接关系到业务能否长期平稳运行。近日,Telenor IoT与Analysys Mason联合发布的《2025物联网连接技术指南》,为企业清晰勾勒出当前及未来物联网连接技术的发展图景,无论是已部署物联网方案的企业,还是正规划新项目的公司,都能从中获取实用参考。

  当前,全球物联网连接技术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时期。2G和3G网络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为4G、5G等新技术腾出频谱资源,而5G RedCap(精简版5G)、非地面网络(卫星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也在加速孕育。这种技术迭代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让企业面临着如何选择适配技术的挑战——尤其是在物流、制造、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对网络稳定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哪怕短时间断网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从技术现状来看,4G网络无疑是当前物联网连接的“中流砥柱”。指南数据显示,4G技术凭借广泛的覆盖范围、稳定的性能和成熟的生态,已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物联网连接方案,且有望在未来十年内持续保持这一地位。其中,LTE Cat-1作为4G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表现尤为亮眼。它能提供数兆比特每秒的吞吐量,满足多数测控场景需求,同时支持语音功能和全球无缝漫游,无需特殊网络配置,几乎可在所有提供4G服务的市场运行。对于需要替代退役2G/3G设备的企业而言,LTE Cat-1不仅能减少集成工作量,还能保障网络覆盖的一致性,是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与此同时,4G家族中的LPWA(低功耗广域网)技术——NB-IoT和LTE-M,也在特定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B-IoT主打低数据量、低功耗,适合室内深度覆盖或偏远地区的应用,比如智能表计、环境感知等,单块电池就能支持设备运行多年;LTE-M则兼顾更高速度与更广覆盖,吞吐量可达数百Kbps,支持设备在不同运营商网络间无缝漫游,在欧洲、北美、日韩等地区已广泛部署。不过,这两种技术的全球普及度并不均衡,中国在NB-IoT部署上领先,欧美则多同时支持两种技术,且部分运营商存在退出NB-IoT服务的情况,导致其尚未实现真正的全球覆盖,企业若计划全球部署,可能需要应对双模调制解调器、漫游管理等问题。

  必一运动

  在新兴技术领域,5G RedCap是最受关注的方向之一。作为专为中等速率物联网场景设计的技术,它在吞吐量、时延和能效之间实现了平衡,能填补低功耗与高性能应用之间的空白,尤其适合可穿戴设备、传感器、资产追踪等场景。不过,5G RedCap的发展高度依赖5G SA(独立组网)网络,而目前5G SA建设仍处于早期阶段。截至2024年底,在已投资5G的620家运营商中,仅有约150家启动5G SA部署。指南预测,到2030年,西欧、北美、东亚等高收入市场可能完成5G SA建设,为5G RedCap落地铺路;而印度、东南亚等地区可能仅实现有限覆盖,非洲、中东部分地区甚至要到2032年后才会提供商用服务。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5G RedCap还难以成为物联网连接的主流选择,企业需结合自身业务布局和运营商升级路线图,理性规划技术落地节奏。

  非地面网络(卫星物联网)则为物联网覆盖开辟了新的维度。它借助低轨(LEO)、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突破传统地面基站的限制,将覆盖范围延伸至海洋、航空、极地等偏远地区,在应急响应、远洋运输、智慧农业等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目前,已有企业开始探索卫星物联网的商用化,比如Skylo在北美和欧洲提供紧急短信与窄带遥测服务,Sateliot计划2025年底前通过低轨卫星提供NB-IoT服务。不过,该技术的推广仍面临监管审批、频谱分配、设备适配等挑战,服务成本也相对较高。指南预计,2025至2030年,基于移动卫星服务的物联网覆盖将稳步扩展,2035年前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企业有望接入商用非地面网络。对于企业而言,现阶段可将非地面网络视为地面网络的补充,用于偏远地区覆盖或紧急情况下的故障切换,同时提前关注支持地面与卫星双连接的设备,为未来技术应用做好准备。

  在技术选择之外,2G/3G网络退网是企业当前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全球运营商正分阶段关闭2G/3G网络,不同地区、不同运营商的时间表差异显著。例如,德国沃达丰计划2030年底前关闭2G网络,德国电信则将时间定在2028年中,而O2尚未明确具体节点。网络关闭通常是渐进式的,高频段频谱先被重新利用,低频段保留更久以保障基础连接。尽管多模设备可自动切换网络,但固件限制、信号微弱等问题仍可能导致连接中断,企业需密切关注运营商的具体计划,在备用网络上测试设备,并制定分阶段迁移方案,避免因网络退网影响业务连续性。

  对于不同行业的物联网应用场景,指南也给出了针对性的技术适配建议。比如智能计量和环境感知,NB-IoT是优选(在覆盖可用地区),LTE-M可作为替代;资产追踪需兼顾覆盖与时延,LTE-M、LTE Cat-1更为合适,未来5G RedCap成熟后也将成为新选项;工业自动化对时延和可靠性要求严苛,LTE Cat-4/4+、5G NSA(非独立组网)可满足需求,5G SA成熟后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应急响应则需地面网络与非地面网络协同,确保极端环境下通信不中断。

  总的来说,2025年及未来一段时间,物联网连接技术将呈现“4G主导、新兴技术逐步渗透”的格局。企业在规划物联网战略时,无需盲目追求新技术,而应从实际需求出发,优先选择已验证的成熟技术(如LTE Cat-1、LTE-M),同时为5G RedCap、非地面网络等预留升级空间,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方案灵活性。只有将技术选择与业务场景、市场部署节奏深度结合,才能构建出稳健且面向未来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在数字化转型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