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21亿元,同比下降1.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23.65万元,同比减少10.1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69.74万元,同比减少26.56%。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智慧城市物联网、智能传感器以及工业物联网三大板块,但市场竞争激烈和智能传感器业务的高投入导致整体业绩承压。
2024年,秦川物联的智慧城市物联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3亿元,同比下降11.90%。该业务主要依赖物联网智能燃气表产品,但由于行业竞争加剧,产品销售单价和销量均出现下滑。此外,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居高不下,进一步压缩了毛利率。尽管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完成了物联网智慧燃气管理平台的研发,并拓展了燃气表的出口业务,但这些举措短期内未能扭转营收下滑的趋势。
公司在智慧城市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创新值得肯定,尤其是其自主研发的“五域三体系”架构,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应用的全链路闭环管理。然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超预期,导致公司在核心业务板块的盈利能力持续减弱。未来,如何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将是秦川物联面临的主要挑战。
2024年,秦川物联的智能传感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783.01万元,同比增长404.43%,占整体营收的11.80%。尽管营收增长显著,但由于该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公司在产线建设、新产品研发、人才团队建设和市场拓展等方面投入巨大,导致该板块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公司在智能传感器领域的布局较为全面,已形成“成都+眉山+重庆”三大基地的战略布局,并通过了车规级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然而,新客户导入周期较长,且市场竞争激烈,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尽管公司已进入多家知名主机厂供应链,但批量供货的规模有限,未能显著改善该板块的盈利状况。
在工业物联网业务板块,秦川物联凭借自主研发的QCINFMS工业物联网平台,积极抓住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机遇。该平台符合《工业互联网平台选型要求》,并获得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选型评估推荐。公司在数字化智能制造工厂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等荣誉。
然而,尽管技术优势显著,工业物联网业务的市场拓展仍需进一步突破。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布局较为前沿,但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仍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未来,公司需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寻找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合作伙伴,以实现业务的规模化发展。
2024年,秦川物联的研发投入为6414.79万元,同比增长1.10%,占营业收入的20.01%。公司在智慧城市物联网、智能传感器以及工业物联网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新增244项发明专利和48项软件著作权,并参编了19项国家标准。技术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高额的研发投入也加剧了公司的盈利压力。
尽管公司在技术研发和业务布局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市场竞争激烈和业务板块的高投入导致整体业绩持续承压。未来,秦川物联需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优化成本结构,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