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电子加工行业发展形势研究及“十五五”规划期内企业投资趋势预测

 公司新闻     |      2025-08-09 06:50:35    |      小编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电子加工行业作为现代工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涵盖从电子元件制造到终端产品组装的完整产业链,是推动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落地的关键载体。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酝酿的关键节点,行业正面临技术迭代、产业链重构、政策导向转变等多重挑战与机遇

  电子加工行业作为现代工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涵盖从电子元件制造到终端产品组装的完整产业链,是推动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落地的关键载体。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酝酿的关键节点,行业正面临技术迭代、产业链重构、政策导向转变等多重挑战与机遇。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十四五”电子加工行业发展形势研究及“十五五”规划期内企业投资趋势预测报告》分析,“十四五”期间,电子加工行业的技术升级呈现“硬件性能提升+软件智能化”的双重特征。硬件层面,芯片制程工艺突破7nm节点,进入5nm及以下先进制程量产阶段,推动终端设备算力与能效比显著提升。例如,中芯国际通过N+1工艺量产,良率提升至90%以上,满足70%以上本土芯片设计企业需求;封装测试领域,3D封装、系统级封装(SiP)技术渗透率提升,推动芯片性能提升与成本下降。软件层面,AI算法与终端设备的深度融合成为核心趋势,智能手机通过AI优化影像处理与语音交互,工业设备通过预测性维护降低故障率,消费电子领域则涌现出搭载AI大模型的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等产品。

  技术升级的另一大突破体现在新材料应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C、氮化镓GaN)在新能源汽车、5G基站等领域加速渗透,其高导热、高耐压特性显著提升设备效率;环保材料方面,水性涂料、生物基塑料在电子产品外壳与包装中的应用比例提高,呼应“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十四五”期间,电子加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显著增强。上游环节,硅片、靶材、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逐步提升,但高端材料仍依赖进口;中游制造环节,晶圆代工领域形成“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的双龙头格局,技术节点向14nm及以下突破,但与台积电、三星等国际巨头仍存在代际差距;下游应用领域,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电子三大领域需求分化明显——消费电子领域竞争激烈,毛利率承压,汽车电子领域因高技术门槛与认证周期,利润空间相对稳定。

  区域分工方面,沿海地区凭借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与成熟的产业集群,占据全国电子加工产能的70%以上。以广东省为例,其电子加工企业数量超2万家,占全国总量的近30%;中西部地区在乡村振兴与产业转移政策推动下,市场规模占比从15%提升至25%,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国家战略层面,“十四五”规划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翻番,推动高端芯片、关键装备和核心材料自主可控。区域政策方面,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推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政策,通过税收优惠、土地支持、人才引进等措施,吸引头部企业落地。例如,深圳推出“20+8”产业集群规划,重点扶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领域;上海发布《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

  行业标准与规范体系亦逐步完善。工信部发布《电子加工行业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对能效、排放、资源利用率等提出量化指标;上海、浙江等地推出自然教育示范基地认证,给予项目投资的20%-30%补贴,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十四五”电子加工行业发展形势研究及“十五五”规划期内企业投资趋势预测报告》分析,“十五五”期间,AI技术将进一步渗透至电子加工全流程。生产环节,AI视觉检测、AGV物料搬运等技术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头部企业自动化率有望突破90%;产品端,AI大模型与终端设备的结合将催生更智能的个性化服务,例如自适应学习系统、情感交互机器人等。边缘计算的普及将推动数据处理本地化,减少对云端的依赖,提升响应速度与数据安全性。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绿色制造将成为电子加工行业的必然选择。企业将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优化生产工艺、推广环保材料等方式降低碳排放。例如,光伏供电技术应用于数据中心与生产基地,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生物降解塑料、无铅焊接等环保材料在产品制造中的普及,降低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循环经济模式将逐步推广,企业通过建立回收体系、开展再制造业务,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电子加工产品的创新将日益聚焦于特定场景的需求。在消费领域,健康监测、运动追踪等场景催生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爆发式增长;在教育领域,在线学习、虚拟实验等场景推动了教育电子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在工业领域,智能制造、远程运维等场景加速了工业电子设备的数字化转型。

  “十五五”期间,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并购热潮将持续推进。头部企业将通过收购小型企业增强市场集中度和竞争力,例如TCL科技收购LG广州8.5代线液晶面板厂、华大九天收购阿卡思微电子近50%股权等案例,将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整合步伐。国内企业方面,立讯精密通过垂直整合战略,从连接器加工向声学、光学、无线充电等领域延伸,形成“零件-模组-系统”一体化供应能力,深度绑定苹果、华为等头部品牌。

  中小企业将通过细分领域深耕与区域化布局实现突围。一方面,聚焦特定技术环节或垂直市场,例如专注于汽车电子PCB加工、高端封装测试等细分领域;另一方面,利用中西部地区政策红利和成本优势,建设生产基地,服务本地及周边市场。例如,四川省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打造特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吸引了一批中小型电子加工企业落地。

  “十五五”期间,国家大基金三期将聚焦半导体设备、材料、EDA等“卡脖子”环节,通过资金扶持与政策引导,推动高端芯片、核心装备、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例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企业将加速14nm及以下工艺节点的研发,缩小与国际巨头的代际差距;国产EDA工具在模拟芯片设计领域的市占率有望突破20%,打破国际巨头垄断。

  区域政策方面,中西部地区将承接更多产业转移,打造特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例如,陕西省通过“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焦半导体、光子等硬科技领域;四川省则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电子加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全球化布局方面,国内企业将通过海外建厂、并购、品牌输出等方式,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例如,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后,切入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高端市场,并在印度、越南、印尼等地建设工厂,规避贸易壁垒,服务东南亚、欧洲市场。

  半导体制造领域将是“十五五”期间的投资热点。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十四五”电子加工行业发展形势研究及“十五五”规划期内企业投资趋势预测报告》分析,半导体制造领域的投资回报率(ROI)预计将保持在18%以上,主要得益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政策层面,国家大基金三期将注资3000亿元,聚焦先进制程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等“卡脖子”领域;地方政府亦通过税收优惠、土地支持等措施,吸引半导体项目落地。

  高端PCB(印刷电路板)市场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与5G通信的双重驱动。新能源汽车方面,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机控制器(MCU)等核心部件对高频高速PCB的需求激增;5G通信方面,基站建设与终端设备升级对高密度互连(HDI)板、任意层互连(ANYLAYER HDI)板的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到“十五五”末期,高端PCB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2%。

  柔性电子技术将成为“十五五”期间的投资新方向。随着柔性显示技术、可穿戴传感器的成熟,柔性屏幕、柔性电池等产品的市场需求预计将实现翻番。例如,华为、苹果等企业已推出搭载柔性屏的智能手机,三星则通过Galaxy Z Fold系列抢占折叠屏市场;智能服装领域,谷歌与李维斯合作推出的智能夹克,通过柔性传感器实现手势控制,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十四五”电子加工行业发展形势研究及“十五五”规划期内企业投资趋势预测报告》分析预测,企业需加大在高端芯片、核心装备、关键材料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通过产学研合作、技术并购等方式,突破“卡脖子”环节。例如,中芯国际可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速14nm及以下工艺节点的研发;立讯精密可通过收购海外技术型企业,获取先进封装、无线充电等领域的专利与渠道。

  企业需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构建“产学研用”创新体系。上游环节,与材料供应商联合研发高端半导体材料;中游环节,与晶圆代工企业合作优化工艺流程;下游环节,与终端品牌商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华为可通过与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企业合作,实现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的全链条自主可控。

  企业需通过海外建厂、并购、品牌输出等方式,提升国际市场份额。新兴市场方面,聚焦东南亚、拉美、中东等地区,利用当地政策红利与成本优势,建设生产基地;发达市场方面,通过并购技术型企业获取专利与渠道,规避贸易壁垒。例如,闻泰科技可通过在印度、越南建设工厂,服务当地智能手机市场;TCL科技可通过收购欧洲半导体企业,切入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高端领域。

  必一运动官网

  企业需践行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理念,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优化生产工艺、推广环保材料等方式降低碳排放。同时,建立电子产品回收体系,开展再制造业务,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苹果公司通过推出“以旧换新”计划,回收旧设备并提取稀有金属;戴尔公司通过建立闭环供应链,将回收塑料用于新产品制造。

  “十四五”期间,电子加工行业在技术升级、产业链协同、政策支持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十五五”期间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五五”期间,行业将面临智能化、绿色化、场景化的技术变革,头部企业集中化与中小企业专业化的竞争格局,以及国产替代与区域协调的政策导向。企业需通过技术自主化、产业协同化、市场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等策略,把握投资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

  欲知更多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十四五”电子加工行业发展形势研究及“十五五”规划期内企业投资趋势预测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